| 四川大学图书馆
跳转到主要内容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四川大学图书馆在“积蓄新力量,迎接新时代”读者服务宣传月中推出了第三期“青春之我·真人书屋”活动,邀请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徐正教授向同学们分享改革开放以来他与图书馆的故事。
2018年11月29日下午,四川大学医学图书馆研讨室座无虚席。曾参与编著多本药学教材、获得过多项教学奖励的徐正教授正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与故事。
徐正教授倾情分享
文革时期在工厂工作,恢复高考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在这段学习工作生活中,图书馆一直陪伴他,从青涩到成熟,而他也见证了图书馆的发展与蜕变。徐正教授亲切诚恳的言语,让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优越学习环境和美好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和认识。
徐正教授回忆了改革开放到现在,图书馆书籍借阅、资料查阅方式等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查阅资料只能根据索引,对照图书馆材料慢慢查找期刊。当时的文献名称和简要资料都写在卡片上,寻找起来十分麻烦,论文写作效率也很低。随着时代前行,图书馆从馆设布局到服务模式都日新月异。现在文献查阅十分方便。师生只需要在丰富的数据库中动动鼠标,便能获取所需资料,大大提高了论文写作效率。
此外,徐正教授还分享了读书教学与学术研究中的经验心得。他说:“对待学术,得潜心钻研,治学严谨”。尽管从前条件有限,但老师同学都一丝不苟,查阅大量文献之后才动笔写作,写一万字的文章,查阅的文献字数常常超过20万字。回忆起教学,徐教授说:“为了讲好课,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是必须的,只有通过整理总结,才能将复杂的知识讲解的深入浅出、清晰明了”。
因为在学习、工作阶段大量查阅文献,徐正教授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后他也经常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编著教、写科普文章。最后,他向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仍能回归图书馆,全面深入地查阅文献,系统了解专业知识,充分利用图书馆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认真听讲
通过本次分享会,同学们有机会与徐正教授面对面交流,从一位教授的口述历史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学校和图书馆的巨大变化,对新时代优越的学习、科研、生活条件有了全新的理解,这将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努力地投身到未来的学习中去。
(图书馆志愿者队周嘉玮、研究发展中心赵靓 供稿)